我們現在學篆刻,手頭用的印章材料,大都是石頭,當然也有部分朋友會刻玉料、金屬料的,我們今天只說石頭。為啥要說石頭,原因很明顯,在中國的篆刻歷史上,就是因為石頭印章材料的出現,才使文人們真正開始了完整的篆刻創作。在石頭材料出現之前,刻章是個專門的技術活,大部分文人都不會刻,或者因為專業的工具不是那么容易配備,于是,大家大與篆刻創作的方法就是寫印稿,寫完印稿再交給專業的工匠刻成印章。據說個用石頭刻印的文人是那個畫荷的王冕。之前寫過一篇關于王冕的文章,這里不詳說他的身世了,明初的劉績在《霏雪錄》里說:“初無人以花藥石刻印,自山農始也。山農用漢制刻圖書印甚古……”當時有人見到王冕刻的印章之后認為:“天馬一出,萬馬皆喑”。看完這一段記錄,大家都認為王冕是個刻石頭篆刻的人,其實不然。前面說過吾丘衍和趙孟頫,甚至更早些的米芾,都有親手制印的可能,只是,他們刻印都沒有記錄證明,我們看米芾的幾方印章,覺得有些地方交待的不清楚,覺得還可以更干凈些,或許,那正是米芾自己刻印的原因,工具不湊手,于是,就暫時先保持自己能刻成的后的樣子。(米芾,楚國米芾)(兩方“米芾之印”)(米芾元章之?。┊斎唬@些印章,都不能確認是不是米芾自己親自動過手,他實在是個書法篆刻史上奇怪又神奇的存在,以上是我的猜測。至于文人篆刻里,把石頭材料用到致,并因此大量推廣開來的,還是文彭,當然,這也是為什么文彭被稱為文人篆刻的鼻祖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17
-
03
-
07
瀏覽次數:202
為方便大家了解印章的使用常識,我搜集整理了下邊這篇文章(整理完自己也覺得受益匪淺)。文章一共分了六個部分,分別講解了書法印章的作用、書法作品中常見的幾種印章及用途(即印章的種類和用法)、書法作品蓋印章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書法印泥的使用與保養以及硬筆書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常識。主要根據李炯老師的這篇文章《書法作品印章知識》做了增刪,同時針對老師的文章加了一些圖片以輔助大家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這樣大家看起來可能更輕松些,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了解書法印章方面的知識有幫助。一、印章的藝術作用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盧中南老師書法斗方作品《藏神運智》,大家可以想象下沒有印章時的視覺效果印章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并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托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印章的種類及用途)(一)姓名章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
發布時間:
2017
-
03
-
06
瀏覽次數:266
歷史上,印章的用途有很多。活潑好動、熱愛發明和折騰的前朝小伙伴們顯然沒有止步于將印章僅僅作為驗明正身或者個性簽名的工具,而是在探索印章的多功能用法上不遺余力、花樣百出。據西泠君的靠譜但不完全的統計,印章在不同時期的流行用法至少有以下幾種。官方的說法是“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翻譯為人話,就是說制作陶碗、陶杯、漆器的手工匠人在打完收工之前,須在自己的作品上印上諸如“格氏左司工”、“made by 小明”等姓名、產地信息,供人抽查打假?!拔锢展っ背踔皇且环N強制性認證,但是后來一些草根匠人的作品在傳播中脫穎而出,晉升為大V,積累了聲譽和品牌,其所勒的印跡也便成為商標的雛形?!笆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睘榱藦浹a伯樂的不足,為了在馬群中多看一眼就能發現千里馬的容顏,人們發明了“烙馬印”,“烙馬印”多為鐵質,印面較大,多在七八厘米見方。過去,人們以(燒紅后的)“烙馬印”在馬的左右膊、左右臀等部位,烙上“飛”、“三花”、“云”等文字或符號,表明馬的三六九等及所有者等信息。傳世的古璽印,很多出自墓葬。生前用印,死后殉葬是常例。但是官印往往要上繳,結果就出現了專為殉葬而制的明器。據西泠君的不靠譜推測,《盜墓筆記》中的能開啟長白山青銅大門、調動陰兵的魯殤王鬼璽便是此中的杰出代表。或以鹿、馬、羊等瑞獸為印鈕,或選取“得志”、“日利”、“長樂”等吉語為印面,制成印章,佩戴在身以辟...
發布時間:
2017
-
03
-
05
瀏覽次數:192
在中國印章歷史是很久遠的,從古至今,印章一直是文人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游有詩云“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可有”,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現有聲。中國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書法、繪畫、詩歌并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而聲名遠播,是中華文化的特征標志與時代發展的見證。其中,玉印更是王權乃至王公貴族專有的高貴身份的象征。自古以來,印章有兩大類功能:一是象征功能,二是證明功能。前者用于象征權力和等級,后者則用來證明身份和行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印章的象征功能逐漸弱化,而印章的證明功能則成為主要功能印章的發展:秦以前,無論官印、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后,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并用。漢代以后,印章發展很快,尤其是用玉制作的絲印數量開始增多,無論是材料還是工藝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鈕作龜鈕、覆斗鈕。東晉玉印呈正方、長方形,鈕有璃形、鬼形等,多似漢代玉印。元代玉印受到宋金時期銅官印的影響,玉印大多高鈕薄身,與漢代全然不同。至明清,由于印章使用更加普遍,同時當時文人追求繪畫、書法、篆刻三種藝術融為一體的藝術風尚,從而使得詩詞人、文人直接參與治印的現象日益增多,并產生了很多流派,形成獨特的篆刻藝術,成為文房用具中的...
發布時間:
2017
-
03
-
04
瀏覽次數:199
石,是中國印章的重要物質載體。但是,在元代之前。人們多是采用金、銀、銅、鐵、玉、象牙等作為印章的用材。因這些材料質地堅硬,只能由專業匠人刻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印章藝術的發展。一直到了元代,一些文人書畫家嘗試用花乳石刻印,這個革命性的創舉,宣告了石質印章時代的到來。由于花乳石柔而易攻,可以自己操刀鐫刻,為文人介入印章的藝術創造打開了方便之門。中國印章藝術由此進入一個異彩紛呈、前所未有的繁榮鼎盛時期;對印紐雕刻的審美越來越高,藝術越來越精致;印文的撰寫與鐫刻更是文人馳騁思想情懷,體現審美追求的廣闊天地;同時對石材的要求也愈來愈講究。千百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名師巨匠和藝術家的嘔心瀝血創作和含英咀華的追求,不斷豐富了中國印章雕刻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品位,使得這朵藝苑奇葩日臻完美和多姿多彩,煥發出無窮的藝術魅力。雞血石我國的寶玉石專家通常將天然工藝石料分為三類,即寶石、玉石和彩石。寶石指硬度高(通常6度以上),可以做首飾的單礦物;玉石指硬度適中(4-6)度,可以做雕刻原料的礦物集合體;彩石指硬度較低的礦物集合體,既可以做工藝美術雕刻材料,又可以制印,俗稱印章石,簡稱印石。印石即屬于這種廣義的彩石。印石盡管產地不同,品質各異,但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色彩絢麗斑斕,質地細膩溫潤,光澤晶瑩嬌媚。以如此這般的美石為材料,再加上藝術家匠心獨具、精雕細刻而成的印章,承載著文化積淀深厚的中國印藝術...
發布時間:
2017
-
03
-
02
瀏覽次數:223